司空府内,赵海召集了一众幕僚议事,起因是在朝堂上董承等人在朝堂上攻讦他因为色令智昏导致了宛城之战的溃败。
“董承老儿,欺人太甚!”赵海愤怒道,“各位有什么办法打压一下他的嚣张气焰?”
荀彧谏言道:“主公‘奉天子以令不臣’,本就占据着政治制高点,同时又是司空和行车骑将军事,掌握着最高行政和军事权力。董承虽贵为国舅,官职虽高,实际能指挥的军队和影响的政务范围却远不及主公。我觉得要真正遏制董承及其党羽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给董承等人加官进爵封他为卫将军,实际是将其调离核心决策圈和中央军权。第二,安插亲信,控制禁军,将自己的亲信将领安排到禁军的关键岗位上,逐步剥夺董承等旧朝臣对皇宫卫队的指挥权,使其即便有陛下的支持,也难以调动一兵一卒。第三,利用中央的名义对董承等人拥有的私人部曲进行整编、调遣或分解,不断削弱其直接掌控的军事力量。第四,控制宫禁,严格管理皇宫的出入,隔绝陛下与董承等人的非法联系,使其‘密诏’难以传递,行动难以协调。第五,广布眼线,在朝廷各部门安插耳目,随时监控董承等人的一言一行,使其处于被动地位。若做到这五点,董承等人必然会在不久后土崩瓦解。”
赵海听后大喜,认为这些举措可以加强对汉献帝朝廷的控制,削弱外戚董承等反对势力,进一步巩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于是马上做出了相应的人事部署。
随后,赵海对这次的宛城之战做了检讨,重申军纪与法令,弥补宛城之战暴露的治军疏漏。
为了维持后方稳定,赵海采纳了荀攸、郭嘉等人的意见,通过荐举、封赏等方式安抚颍川等地的士族集团。
同时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周边扩大屯田规模,恢复农业生产,为长期战争储备粮草。
不久后,赵海派遣曹洪等人平定因战败而叛乱的南阳、章陵等地,但遭遇张绣和刘表联军的反击,未能取胜,于禁在混乱中稳定军纪的贡献,其重要性不亚于前线作战。
二月,袁术在寿春称帝,国号“仲氏”。
赵海以汉献帝才是汉室正统自居,认为袁术称帝的行为无疑是赤裸裸的僭越和造反,并迅速展开政治舆论攻势。
后续内容已被隐藏,请升级VIP会员后继续阅读。
如果您已经是VIP会员,但还是看到这一段,请退出浏览器的阅读模式。